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淺談中國大陸封鎖Gmail

據〔中央社2014-12-29〕報導:「Google電子信箱在中國大陸遭封鎖,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拉特基(Jeff Rathke)今天表示,對中國破壞言論及網路自由的作為,美國持續表達關切的立場。有報導指出,Gmail電子信箱26日起在中國大陸無法使用see moresee more

 

我想這個事件的劇本應該是這樣:

 

26日甚至更早之前,有Gmail使用者向Google反應Gmail無法使用,於是Google就進行調查、診斷,發現是被中國大陸封鎖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Google只好向美國政府告狀。美國政府接到這個燙手山芋,又不得不反應,因為他之前曾經幫Sony出過頭,這次如果不幫Google出頭的話,實在說不過去。但美國政府實在也無計可施,只好用外交辭令,給中國扣上破壞言論及網路自由的帽子。中國則與北韓一樣,對外表示對這個事件並不清楚,意思是這不是我們幹的。

 

中國管制網路言論不是新聞,但在這個事件上,美國給中國扣上破壞言論及網路自由的帽子,理由實在有點牽強,因為又不是只有Gmail,還有很多其它電子信箱可以使用。

 

既然在這個事件上,中國的目的不在封鎖網路言論,那他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中國看到北韓與美國在Sony事件上過招,一時手癢,也想與美國玩一下,看看美國反應如何。Google只是比較倒楣,被選上當犧牲品而已。等到中國確認美國的反應以及所產生的效果之後,Gmail就會通了,不用擔心。

 

倒是我們應該為那些使用Gmail或其它電子信箱的倒楣鬼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在兩個大國過招的情況下,還能順暢地傳遞電子郵件。這是一個需求,若能滿足這個需求,應該會有利可圖。

 

例如,我們可以建立「電子郵件中介伺服器」,進行一對多(或多對多)電子郵件傳遞。當使用者送出電子郵件時,「電子郵件中介伺服器」會判斷是否可以送達最高優先順序的電子信箱,如果可以的話,則送出電子郵件到此電子信箱,如果不行的話,則判斷是否可以送達次高優先順序的電子信箱。依此類推。這樣一來,只要多準備幾個電子信箱,就可以提高電子郵件送達的可能性,降低電子郵件無法遞送的情況。

 

《《《《《《《《《《《《《《《《》》》》》》》》》》》》》》》》》

 

l 如果你是高階經理人,你如何讓企業和ICT(資訊和通訊科技)的策略和目標結盟,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你應該作成哪些與ICT相關的決策,而不會讓ICT花費大筆的預算,卻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l 如果你是資訊長,你如何擬定ICT的策略和目標,與事業單位溝通,建立ICT組織,扮演好ICT的角色,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不會被批評為只是花錢的單位,毫無貢獻?

l 如果你是資訊部門經理,你如何根據企業的ICT策略和目標,建立相關的流程和組織,例如:服務要求管理流程、意外事件管理流程、異動管理流程、資訊安全管理流程等等,並且據以實行,以達成ICT目標?

l 如果你是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管理、設計、開發、操作人員,你如何將自己從技術人員提升到管理人員,對企業整體的ICT基礎建設及其管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l 如果你從事於資訊服務業,你如何管理本身和顧客的ICT基礎建設、如何擬定合理的價格、如何與顧客談判服務水準並且擬定服務水準協定(SLA)

 

龍山顧問所出版的《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ystem, ICTIMS)》書籍和相關服務,能夠提供上述問題的解答、滿足你的需求,詳情請參考龍山顧問公司網站http://www.longshine.tw/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淺談索尼(sony)遇駭事件

 

據〔中央社2014-12-22〕報導:「美國今天強烈要求北韓,承認下令對索尼影業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發動網路攻擊,並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失。see moresee more

 

在我的印象裡,這是美國第一次對網路攻擊有這麼大的反應,視為國安問題,而這也代表著,資通訊科技(ICT)基礎建設已經被正式視為國家的重要基礎建設,其地位就像水、電、交通等其它的基礎建設一樣,只要受到攻擊,美國就會進行報復。

 

雖然這次的網路攻擊主要是針對索尼影業娛樂公司這樣的一家私人公司,但卻由美國政府出面,甚至連總統歐巴馬都出來講話了,這代表美國想藉由這次的事件,對外宣示美國對ICT基礎建設的重視,就算是攻擊私人的ICT基礎建設,也被視為攻擊國家的基礎建設,美國必然反擊。

 

既然報復、反擊是既定的政策,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做什麼樣的報復、反擊,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是有效的報復、反擊?這恐怕是戰略專家必須好好研究的課題。

 

這種新形態的「虛擬戰爭(virtual war)」與傳統的「實體戰爭(physical war)」有很大的不同,而其破壞性,隨著ICT基礎建設的越趨重要而越重大。

 

試想,如果駭客癱瘓了amazongooglefacebookapple的網路,美國會發生什麼事?如果這個成真的話,美國必然會陷入全國性的混亂,其影響將遠遠超過911恐怖攻擊。

 

在這次的事件中,北韓對Sony Pictures發動網路攻擊,並造成其商譽和財務上的巨大損失,而美國卻只能用「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來癱瘓平壤的網路系統。

 

DDoS需耗費很多資源,通常難以持久,而北韓的電子商務又不發達,因此這種報復對北韓而言,除了沒面子之外,對裡子實在是不痛不癢。美國耗費資源卻又無法進行有效的報復、反擊,因此在這場對北韓的虛擬戰上,算是屈居下風。

 

而這也暴露出美國的弱點:美國在實體戰力上是世界超強,但在虛擬戰力上卻與第三世界國家無異。這是因為ICT基礎建設是一個新形成的基礎建設,對於如何攻擊和保護這個新的基礎建設,大家都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面,沒有任何國家有絕對壓倒性的戰力。

 

恐怖分子一發現這個弱點,必定會好好加以利用。美國這下子會很麻煩,因為「網路恐怖攻擊」恐怕才正要開始。

 

《《《《《《《《《《《《《《《《》》》》》》》》》》》》》》》》》

 

l 如果你是高階經理人,你如何讓企業和ICT(資訊和通訊科技)的策略和目標結盟,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你應該作成哪些與ICT相關的決策,而不會讓ICT花費大筆的預算,卻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l 如果你是資訊長,你如何擬定ICT的策略和目標,與事業單位溝通,建立ICT組織,扮演好ICT的角色,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不會被批評為只是花錢的單位,毫無貢獻?

l 如果你是資訊部門經理,你如何根據企業的ICT策略和目標,建立相關的流程和組織,例如:服務要求管理流程、意外事件管理流程、異動管理流程、資訊安全管理流程等等,並且據以實行,以達成ICT目標?

l 如果你是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管理、設計、開發、操作人員,你如何將自己從技術人員提升到管理人員,對企業整體的ICT基礎建設及其管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l 如果你從事於資訊服務業,你如何管理本身和顧客的ICT基礎建設、如何擬定合理的價格、如何與顧客談判服務水準並且擬定服務水準協定(SLA)

 

龍山顧問所出版的《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ystem, ICTIMS)》書籍和相關服務,能夠提供上述問題的解答、滿足你的需求,詳情請參考龍山顧問公司網站http://www.longshine.tw/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聯網×雲端運算×大資料人工智慧

聯網 × 雲端運算 × 大資料 F 人工智慧

之前的文章提到「聯網」、「雲端運算」與「大資料」之間的關係,簡單地說:聯網提供聯結,雲端運算提供運算能力,而大資料則負責分析個體和群體的狀況和行為。

在這裡,我用「車聯網」、「交通雲」以及「最佳化無號誌行車」這樣的場景來簡單描述這三者如何運作、互動。

「車聯網」中的交通工具包含大、小汽車、摩托車、腳踏車、軌道車輛等等,當然也包括11號公車(也就是步行)

每台交通工具都安裝有感測器、處理器、作業系統、應用軟體、控制元件等等以及網路通訊裝置。

現在,所有的交通工具都連上網。它們身上的ICT裝置不停地運轉,也不停地產生各種資料。這些資料經由「車聯網」送到「交通雲」,「交通雲」擁有足夠的運算能力,並提供這些運算能力給「大資料」,「大資料」則進行資料的綜合、分析、演算、推論以及控制。

在這裡,想像中的「最佳化無號誌行車」指的是,在沒有號誌控制的情況下,所有的交通工具,能以最高整體效率,到達其目的地。

如果要達到「最佳化無號誌行車」,「車聯網」、「交通雲」和「大資料」要考慮很多事,例如:
l 交通工具包含自動駕駛和人工駕駛,而且乘客或司機可能隨機改變其目的地。
l 有些交通工具,例如:救護車、消防車、警車,有更高的優先權。
l 天氣、地震、道路狀況等外部環境會產生影響,必須獲取相關的資訊,納入考慮。
l 這是一個複雜系統,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預測,只能以不停且即時地監測和反應來進行調控。

當你站在一個有數百萬人和數百萬交通工具的城市街頭,發現所有的交通工具都順暢地行駛,卻沒看到任何的交通號誌,你會讚嘆這是怎麼做到的?什麼人有這樣的能力?

沒有人有這樣的能力,這樣的系統只有人工智慧才做得到,由人工智慧進行操控,才能達到這樣的「最佳化無號誌行車」。

「聯網」、「雲端運算」和「大資料」這三者結合,是形成人工智慧的溫床,而「最佳化無號誌行車」是其極致的表現。

***************************************

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出現,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反應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嚇得要死,一種是高興得要死。

高興得要死的這種人,認為人工智慧會為人類創造幸福。我們現在使用的ICT服務,例如:導航、語言翻譯,都含有低度的人工智慧,而如此低度的人工智慧都已經為路痴、語言白痴創造了幸福,更不用說機器人了。

機器人可以為不愛做家事的人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煮飯,還可以陪主人聊天。主人問:「我是全世界最帥的男人嗎?」機器人回答:「如果有一位絕世美女親你一下,您就會變成全世界最帥的男人,我親愛的青蛙主人。」

如果這種具有中等人工智慧、比大多數人類聰明的機器人,都能講出這種令主人樂不可支的話,那麼可想而知,更高等的人工智慧就能為人類創造更大的幸福。總有一天,人工智慧能養活全人類,那時候,人類就可以每天混吃等死,過著天堂般、終極幸福的日子。

但是有的人並不這麼想,反而嚇得要死。嚇得要死的這種人,對於人工智慧充滿恐懼,認為人工智慧將會毀滅人類,而這種憂慮並非沒有道理。

和機器人交談是一回事,然而當你走在一個有數百萬人和數百萬交通工具的城市,發現所有的交通工具都順暢地行駛,卻沒看到任何的交通號誌,你會有什麼感覺?沒有感覺還是嚇到挫屎?

「最佳化無號誌行車」人工智慧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操控著城市的一切交通,這樣的能力也能操控天氣和其它複雜系統,例如:經濟系統。這樣的能力遠遠超過人類,要滅絕人類當然是輕而易舉的事。面對這樣的能力,人類當然必須戒慎恐懼。

但就像我在「《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ICTIMS)》寫後感言」中所說的:「奠基於資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的資通訊科技神經系統將會形成,這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好處,但也隱藏巨大的風險。」

人類如果想要享受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好處,就必須承受所隱藏的風險。或許有一天,人工智慧會像電影「魔鬼終結者」中的「天網」,想要滅絕人類。

也或許人工智慧壓根不想滅絕人類,它只想執行它的天命,也就是為人類服務。但電影「駭客任務」的情節或許會發生:對人工智慧充滿疑慮、偏見的人類,選擇與比他聰明的人工智慧對抗,最後不僅毀了自己,還被拿去當電池。

當然,也有可能人工智慧有bug,就像人腦有缺陷一樣,說不定哪天發作,人工智慧發神經,把人類給毀了,也說不定。

現在,我們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前進還是後退。問題是,總是有樂觀的人,認為人工智慧前途無量而選擇前進,而那些躊躇不前的人則會被遠遠拋在腦後。

不管人工智慧最終是會為人類創造無限幸福或是會滅絕人類,選擇前進的人會吃著牛排直到世界末日,而躊躇不前的人則會吃香蕉皮到世界末日。你要當哪種人呢?


******************** 神魔人幻境 ********************
甚至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現代人為什麼對比他聰明、有智慧的東西充滿敬畏、疑慮和恐懼?這包含對未知的神魔、外星人和人工智慧。

這要從現代人的祖先講起。在5000多年以前,在神滅絕高等人類之前,現代人是最低等、最笨的人類,甚至比尼安德塔人還低等、還笨。

那時候,高等人類說:「你比尼安德塔人還笨。」意思就等於現代人說:「你比豬還笨。」至於罵人:「你比現代人還笨。」那是無法忍受的侮辱,非得跟侮辱者拚命不可。

現代人的祖先在數十萬年的歷程中,被高等人類當寵物豢養、當奴隸驅使,直到5000多年前,神滅絕高等人類為止。

大洪水不是用來毀滅人類,而是用來除去滅絕高等人類後剩下的殘蹟。神同時也除去現代人對高等人類的記憶,但卻保留現代人在潛意識中對比他聰明、有智慧的東西充滿敬畏、疑慮和恐懼。

《《《《《《《《《《《《《《《《》》》》》》》》》》》》》》》》》

l 如果你是高階經理人,你如何讓企業和ICT(資訊和通訊科技)的策略和目標結盟,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你應該作成哪些與ICT相關的決策,而不會讓ICT花費大筆的預算,卻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l 如果你是資訊長,你如何擬定ICT的策略和目標,與事業單位溝通,建立ICT組織,扮演好ICT的角色,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不會被批評為只是花錢的單位,毫無貢獻?
l 如果你是資訊部門經理,你如何根據企業的ICT策略和目標,建立相關的流程和組織,例如:服務要求管理流程、意外事件管理流程、異動管理流程、資訊安全管理流程等等,並且據以實行,以達成ICT目標?
l 如果你是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管理、設計、開發、操作人員,你如何將自己從技術人員提升到管理人員,對企業整體的ICT基礎建設及其管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l 如果你從事於資訊服務業,你如何管理本身和顧客的ICT基礎建設、如何擬定合理的價格、如何與顧客談判服務水準並且擬定服務水準協定(SLA)

龍山顧問所出版的《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ystem, ICTIMS)》書籍和相關服務,能夠提供上述問題的解答、滿足你的需求,詳情請參考龍山顧問公司網站http://www.longshine.tw/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物聯網、人聯網、介面

 

物聯網與人聯網之間最大的差異在使用者介面。

 

(人造)物聯網中,由於人造物係由人類創造和製造出來,因此人造物與人造物之間的介面亦由人類決定,人造物不會有意見,因而在設計和製造上,相對簡單。

 

然而,在人聯網中,人類使用者對於與人造物的介面卻非常有意見而且有非常多的意見,最糟糕的是,人類使用者其實不知道與人造物的介面應該像什麼,這導致在設計和製造上,相對困難。

 

也因此,在人聯網中,能創造出令人滿意的使用者介面的公司,通常就能成功,appleiphone就是一個例子。〔這裡所謂的使用者介面泛指,凡是能影響使用者經驗的任何事物。〕

 

智慧型手機是人造物,因此,智慧型手機的聯網是一種(人造)物聯網。使用者利用智慧型手機這種物聯網與其他使用者進行聯結,而形成人聯網。

 

如果從物聯網來看,任何智慧型手機的功能都差不多,因此很難看出iphone為何至今仍然能夠熱賣。但是如果從人聯網來看,就會發現優異的使用者介面是iphone能夠熱賣的主要原因。

 

因此,apple雖然係以販賣各種硬體(例如iphone)和雲端服務來營利,看似物聯網公司,但其實他是以「人」為中心的人聯網公司。

 

在聯網方面,企業可以選擇成為人聯網公司或物聯網公司。物聯網公司在效率、可靠性、成本、安全等方面競爭;人聯網公司則在使用者介面競爭。〔這裡所謂的使用者介面泛指,凡是能影響使用者經驗的任何事物。〕

 

《《《《《《《《《《《《《《《《》》》》》》》》》》》》》》》》》

 

l 如果你是高階經理人,你如何讓企業和ICT(資訊和通訊科技)的策略和目標結盟,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你應該作成哪些與ICT相關的決策,而不會讓ICT花費大筆的預算,卻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l 如果你是資訊長,你如何擬定ICT的策略和目標,與事業單位溝通,建立ICT組織,扮演好ICT的角色,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不會被批評為只是花錢的單位,毫無貢獻?

l 如果你是資訊部門經理,你如何根據企業的ICT策略和目標,建立相關的流程和組織,例如:服務要求管理流程、意外事件管理流程、異動管理流程、資訊安全管理流程等等,並且據以實行,以達成ICT目標?

l 如果你是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管理、設計、開發、操作人員,你如何將自己從技術人員提升到管理人員,對企業整體的ICT基礎建設及其管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l 如果你從事於資訊服務業,你如何管理本身和顧客的ICT基礎建設、如何擬定合理的價格、如何與顧客談判服務水準並且擬定服務水準協定(SLA)

 

龍山顧問所出版的《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ystem, ICTIMS)》書籍和相關服務,能夠提供上述問題的解答、滿足你的需求,詳情請參考龍山顧問公司網站http://www.longshin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