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從改革者變成被改革者的ICT人員》一文中,筆者將ICT人員的工作分成四個大範疇,其中第四個範疇是「作為企業活動/業務流程與資通訊基礎建設(資通訊科技基礎建設)之間的橋樑,使企業活動/業務流程和資通訊基礎建設(資通訊科技基礎建設)能充分整合、互相配合,例如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業務流程管理)和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服務導向架構)。」
這個範疇的工作牽涉到如何將業務流程描繪、表現出來,讓ICT人員能夠輕易瞭解以開發所需要的資通訊科技基礎建設並且讓業務人員能夠對業務流程進行監督和管理。因此,這個範疇的工作牽涉到三個角色:業務人員(Business People)、業務分析人員(Business Analyst)以及技術開發人員(Technical Developer),看〔圖4–13(BPMN)〕。

業務分析人員應該具備業務和ICT兩方面的知識,能與業務人員溝通也瞭解ICT的能力,並能描繪、設計出有效並且有效率的業務流程。技術開發人員是ICT方面的專家,負責依據業務分析人員所描繪出的業務流程,利用ICT,建造出所需要的資通訊科技基礎建設,以實行業務流程。業務人員則監督並管理所實行的業務流程,確保其能夠有效並且有效率地達成業務目標。
上述三個角色其工作的共同基礎是業務流程,因此若想要讓其能夠一起和諧、有效率地工作,就需要一個能夠完整描繪業務流程、讓人能輕易瞭解、並且據以實行和管理的工具,而BPMN(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Notation, 業務流程塑模標記法)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產物。
BPMN所表現出來的是業務流程塑模社群內的最佳實務的融合,藉由BPMN,可以畫出詳細的業務流程圖(BPD, Business Process Diagram)。這樣的BPD不僅比使用傳統流程標記法所畫出的流程圖要來得嚴謹,而且所表現出來的內容更加豐富,單就這一點,BPMN就值得採用。況且使用BPMN還有另一個好處,傳統流程標記法的流程圖主要是給業務人員使用,並沒有考慮到ICT人員在拿到這樣的流程圖之後如何利用ICT來實行流程這方面的需求,BPMN則有將這方面考慮進去,雖然在這種情況下,BPMN比傳統的流程標記法要來得複雜。
BPMN(http://www.bpmn.org/)係由BPMI(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Initiative, http://www.bpmi.org/)所開發出來(BPMI屬於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 http://www.omg.org/)),讀者可以到其官方網站下載最新的BPMN規格。
目前在市場上有很多的BPMN工具,其中有些是免費的,例如:TIBCO(http://www.tibco.com/)、INTALIO(http://www.intalio.com/)以及BizAgi(http://www.bizagi.com/)有免費軟體可供下載。筆者選擇使用TIBCO的產品《Business Studio》,除了因其功能齊全、說明詳盡之外,TIBCO在台灣也設有分公司(美商資訊巴士軟體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http://www.tibco.com/international/taiwan/),可以讓我們不會陷於當有進一步的需求時,在台灣卻找不到人幫忙的窘境。
接下來,筆者要對BPMN做一個介紹。基本上,所介紹的內容在BPMN的官方網站上都找得到,而且是免費的,讀者如果英文能力許可的話,應該直接閱讀原文(特別是BPMN的規格),不僅可讀取最詳盡的內容,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而且也可以得知BPMN的最新發展。
BPMN是什麼?
BPMN係由BPMI所開發出來,於2004年5月發行BPMN 1.0,於2008年1月發行BPMN 1.1。BPMN的主要目標是要提供一個可以被所有業務使用者所輕易瞭解的標記法,從創造流程初期草稿的業務分析人員,到負責實行科技以執行流程的技術開發人員,最後到監督和管理流程的業務人員。以此方式,BPMN為在業務流程設計與流程實行之間的隔閡創造一座標準化的橋樑。
BPMN的另一個目標是要確保為執行業務流程而設計的XML語言,例如:BPEL4WS(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能夠以一個業務導向的標記法被視覺化。
BPEL4WS是用於業務流程管理(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方面、以Web Service為基礎的XML執行語言之其中一種(其它例如:ebXML BPSS),適合程式設計師使用,但業務人員和分析人員卻不容易瞭解,因而需要BPMN來對這方面加以彌補,因為業務人員很喜歡把業務流程以流程圖格式來加以視覺化。BPMN在業務流程視覺化(標記法)和業務流程的執行格式(BPM執行語言)之間提供一個橋樑,消弭其之間的差距。
BPMN提供為了能被設計和管理業務流程的人員所使用而設計的BPD。BPMN也提供到BPM系統執行語言(BPEL4WS)的一個對映。因此,BPMN提供以執行業務流程語言來加以定義的業務流程的一個標準的視覺化機制。
BPMN定義BPD的符號和語意,並且所表現出來的是業務塑模社群內的最佳實務的融合。BPD係建立在適合於創造業務流程作業圖解模型的流程圖繪製技巧的基礎上。因此,業務流程模型是圖形物件的一個網路,而這些圖形物件則是活動(工作)以及定義其執行順序的流動控管機制。
業務流程圖(BPD, Business Process Diagram)
BPD係由一組圖形元素所組合而成。開發BPMN的目標之一,是希望這些圖形元素很簡單,會讓業務分析人員看起來很熟悉(例如:流程圖(flowchart)),並且可加以採用。除此之外,同時還希望BPMN提供描繪複雜業務流程的能力,並且能夠對映到BPM執行語言。為了處理這兩個可能彼此亙相衝突的需求,所採用的方法是將BPMN圖形元素分成兩個群組。
第一個群組是核心元素集(Core Element Set),是用來支援簡單標記的需求。這些元素定義BPMN基本的外觀和感覺,大多數的業務流程將以這些元素來適當地進行模型塑造。
第二個群組是延伸元素集(Extended Element Set)(包含核心元素),是用來幫助支援強而有力標記的需求以處理更進階的塑模狀況。
BPD核心元素集
BPMN圖形元素有4個基本類型:
1. Flow Objects,
2. Connecting Objects,
3. Swimlanes,
4. Artifacts。
《未完待續》 《《《《《《《《《《《《《《《《》》》》》》》》》》》》》》》》》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的浮現,對企業界人士產生各種不同的衝擊,例如:
l 如果你是高階經理人,你如何讓企業和ICT(資訊和通訊科技)的策略和目標結盟,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你應該作成哪些與ICT相關的決策,而不會讓ICT花費大筆的預算,卻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l 如果你是資訊長,你如何擬定ICT的策略和目標,與事業單位溝通,建立ICT組織,扮演好ICT的角色,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不會被批評為只是花錢的單位,毫無貢獻?
l 如果你是資訊部門經理,你如何根據企業的ICT策略和目標,建立相關的流程和組織,例如:服務中心、意外事件管理流程、異動管理流程、資訊安全管理流程等等,並且據以實行,以達成ICT目標?
l 如果你是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管理、設計、開發、操作人員,你如何將自己從技術人員提升到管理人員,對企業整體的ICT基礎建設及其管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l 如果你從事於資訊服務業,你如何管理本身和顧客的ICT基礎建設、如何擬定合理的價格、如何與顧客談判服務水準並且擬定服務水準協定(SLA)?
龍山顧問所出版的《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一書能夠提供上述問題的解答、滿足你的需求,詳情請參考龍山顧問(http://www.longshine.tw/)所出版的《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一書的目錄。本書內容包含章節:
1.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的演進,
2.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與價值鏈,
3.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與電子商務,
4.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模式,
5. 企業和ICT的策略和目標,
6. ICT基礎建設和管理系統規劃和實行,
7. 服務中心(The Service Desk),
8. 意外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
9. 問題管理(Problem Management),
10. 建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11. 異動管理(Change Management),
12. 上線管理(Release Management),
13. 服務水準管理(SLM, Service Level Management),
14. ICT服務的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for ICT Services),
15. 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
16. ICT服務連續性管理(ICTSCM, ICT Service Continuity Management),
17. 可利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
18. 應用軟體管理(Application Management),
19. ICT基礎設施管理(ICTIM, IC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20. 資訊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的浮現,對企業界人士產生各種不同的衝擊,例如:
l 如果你是高階經理人,你如何讓企業和ICT(資訊和通訊科技)的策略和目標結盟,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你應該作成哪些與ICT相關的決策,而不會讓ICT花費大筆的預算,卻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l 如果你是資訊長,你如何擬定ICT的策略和目標,與事業單位溝通,建立ICT組織,扮演好ICT的角色,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不會被批評為只是花錢的單位,毫無貢獻?
l 如果你是資訊部門經理,你如何根據企業的ICT策略和目標,建立相關的流程和組織,例如:服務中心、意外事件管理流程、異動管理流程、資訊安全管理流程等等,並且據以實行,以達成ICT目標?
l 如果你是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管理、設計、開發、操作人員,你如何將自己從技術人員提升到管理人員,對企業整體的ICT基礎建設及其管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l 如果你從事於資訊服務業,你如何管理本身和顧客的ICT基礎建設、如何擬定合理的價格、如何與顧客談判服務水準並且擬定服務水準協定(SLA)?
龍山顧問所出版的《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一書能夠提供上述問題的解答、滿足你的需求,詳情請參考龍山顧問(http://www.longshine.tw/)所出版的《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一書的目錄。本書內容包含章節:
1.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的演進,
2.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與價值鏈,
3.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與電子商務,
4. 資訊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管理系統模式,
5. 企業和ICT的策略和目標,
6. ICT基礎建設和管理系統規劃和實行,
7. 服務中心(The Service Desk),
8. 意外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
9. 問題管理(Problem Management),
10. 建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11. 異動管理(Change Management),
12. 上線管理(Release Management),
13. 服務水準管理(SLM, Service Level Management),
14. ICT服務的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for ICT Services),
15. 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
16. ICT服務連續性管理(ICTSCM, ICT Service Continuity Management),
17. 可利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
18. 應用軟體管理(Application Management),
19. ICT基礎設施管理(ICTIM, IC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20. 資訊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